青春力量对话城市未来 | 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江海之城”实践团赴钱塘区调研交流

发布时间:2025-07-01浏览次数:10

  为深化校地合作,助力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围绕“江海之城”IP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开展深度研究,我院“江海之城”调研与社会实践团于6月30日赴杭州市钱塘区,与江海之城建设管理办公室领导进行座谈交流,并开展实地参观调研。




1.开展座谈会:共绘“江海之城”发展蓝图


  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江海之城党工委书记胡潜,江海之城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滕泽军,江海之城建设管理办公室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朱坚鹏,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易开刚教授,团委副书记关雅婧以及实践团全体成员出席本次座谈会。


  座谈会伊始,易开刚教授系统阐述了本次调研的核心目标与规划框架。他指出,本项目旨在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调研等科学方法,精准把握大学生、产业工人及居民群体对江海之城建设的认知现状与发展需求,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本次调研的阶段规划:顶层对接、田野实证研究、大学生生态与产业工人需求调研、初稿撰写、成果汇报与呈现。核心理念是强调“人”的核心地位,将学生、居民、产业工人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尤其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心态、认知与预期。提出“投资育人”理念,强调对人文、生活环境等软实力的投入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关雅婧老师随后介绍了实践团的构成与分工。她提到,本次实践团由约15名成员组成,覆盖大一至研究生多个年级,融合多学科专业背景,将协同开展量化与质性研究,确保调研的广度与深度。


  在听取实践团初步方案后,胡潜书记对调研工作提出三点重要指导:一是注重调研深度与实效: 强调深入一线、真研实究,杜绝“春游式”调研,确保成果具备可操作性和现实指导价值。二是关注“两区融合”进程: 重点研究下沙与大江东如何从“物理融合”向“化学反应”深化,探索打造集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于一体的现代化江海新城。三是强化“IP打造”意识: 期望调研能助力形成具有高度辨识度的城市品牌或核心发展理念,涵盖标志性项目、特色文化符号、主导产业方向等,切实提升城市吸引力与认同感。


  朱坚鹏副主任着重指出,本次调研应区别于纯学术研究,需充分利用现有资料,注重成果转化落地,坚持“远近结合”,既要谋划长远发展,也要产出短期可见的实效。滕泽军主任则在肯定聚焦三类人群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希望实践团在调研中能深入挖掘“江海之城”的历史文化底蕴,使研究成果更好地呼应省市赋予江海之城的战略定位。


2.参观江海之城城市展厅:感知新城脉动


  座谈会后,实践团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观了江海之城城市展厅。通过详实的图文资料、先进的沙盘模型和多媒体演示,成员们沉浸式地了解了江海之城的整体规划蓝图、空间布局、产业定位及未来发展愿景,对这片热土的宏伟规划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



3.参观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拓展国际视野


  实践团随后前往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进行参观。该中心作为促进金砖国家间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其战略定位、运作模式及合作成果给成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次参观有效拓展了实践团的国际视野,也为理解江海之城在更高层次开放合作中的角色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次调研座谈与参观活动,标志着我院“江海之城”IP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调研项目正式启动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与领导的深入交流和对重点平台的实地考察,实践团成员不仅深化了对江海之城发展现状与战略方向的理解,更明确了肩负的调研任务与使命。实践团将力争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江海之城的IP打造与高质量发展贡献工商智慧与青春力量。


图/武凌宇 朱姣翠 文/武凌宇 朱姣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