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推进、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的战略机遇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区域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成为关键。教育部推动的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为跨学科融合育人提供了核心遵循,《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方向;《浙江省学位委员会关于浙江省高校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名单的通知》(浙学位(2023)4号)为具体项目落地提供直接政策依据,而“315”科技创新体系、“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工程的深入实施,更催生了对“管理+技术”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面向这一战略环境,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锚定数字管理领域,前瞻布局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路径。2023年,学院设立数字管理拔尖人才创新班,探索形成具有鲜明“浙江实践—全国引领”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聚焦数字经济背景下市场营销的智能化转型需求,立足人工智能技术在营销管理中的融合应用,学院于2023年成功获批并于2024年正式实施国内首个“市场营销+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项目,构建“市场营销+人工智能”的跨界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学院在市场营销学科和人工智能技术资源上的双重优势,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产业场景的创新型市场营销人才。
市场营销-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项目
专业课程
市场营销—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项目构建“基础—核心—前沿—融合”课程体系,夯实学生学科根基、专业本领,助力洞悉技术动态与提升融合创新能力。
学科基础课程:以《微积分》搭建AI数学框架,《Python语言》等培养计算思维,《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等传授商业管理规律;
核心课程体系:含市场营销核心课(如《数字营销》《消费者行为学(英)》,聚焦市场洞察)、人工智能核心课(如《机器学习基础与应用》《数据挖掘》,解析AI技术)、双学科融合课(如《AI内容营销》《AI大数据营销》,培养用AI解决营销问题的思维;
前沿课程:通过选修课展开,学生可选《深度学习》等深化AI技术,或《营销数据分析》等精进数据决策能力,另有《数字新产品开发》等课程紧跟数字商业趋势。
培养特色
校内师资:高位引领+精准教学
由浙江工商大学校长王永贵领衔,组建含专业负责人、系所主任及23名核心专任教师的多层级团队,确保学术规划与教学执行高效落地;创新推行“双导师制”,为学生配备市场营销与人工智能专业教师(含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等合作院校学者),实现跨界知识互补。
产业导师:实战赋能+动态同步
引入字节跳动、网易等头部科技公司数字营销专家,年均授课超10次,将行业前沿经验、技术案例融入教学,保障内容与产业动态紧密衔接。
校内学术、AI技术与企业产业导师协同联动,构建起兼具学术深度、技术广度与产业前瞻性的卓越师资平台。
数字管理拔尖人才创新班
专业课程
数字拔尖人才创新项目构建 “理论 - 方法 - 前沿” 三位一体培养体系:
理论筑基:以《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等核心课夯实管理理论基础;
方法赋能:结合《管理研究方法》等传统方法课与《Python 语言》《低代码开发应用》等数字工具课,培养定量与定性研究能力;
前沿引领:通过《专业导论》及专题研讨,跟踪学科前沿,实现教学与科研互哺,提升创新与应用能力,为培养数智管理人才奠基。
培养特色
“多元师资+双导机制+产业协同”:国家级人才省级名师领衔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数字管理拔尖班师资团队拥有专职教师41人(教授16人、副教授20人、年轻博士9人),规模与教授数量居浙江工商大学前列。是一支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卓越师资队伍,呈现出“高层次人才引领、中青年骨干支撑、教学科研并重”的鲜明特征。师资体系以国家级人才为龙头,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顶尖学者、浙江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和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等中坚力量,及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之江学者等青年英才。形成教学与科研双轮驱动的良性发展格局,展现出实力雄厚、梯队完整、充满活力的师资态势。
班级实行“双导师制”,配备管理学与数字技术导师,实现跨界指导。产业支持方面,项目引入物产中大、阿里巴巴等龙头企业专家任企业导师,通过 “实践下午茶”、联合授课、项目指导,将行业实战经验与创新思维融入培养,确保教学贴合产业动态。
“双导师制、项目制、竞赛驱动、校际交流”: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
双导师制:为学生配备“校内学术导师+物产中大等龙头企业产业导师”,校内导师聚焦学业规划与理论深化,企业导师结合行业经验指导职业发展,实现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同步提升;
项目制学习:以 “把商学院建在产业里”的5C方案为核心导向,将企业真实业务课题(如数字化运营优化、市场策略创新等)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组队完成从需求调研、方案设计到落地验证的全流程实战,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竞赛驱动:以 “尖烽时刻” 全国商业模拟大赛、“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顶级赛事为核心载体,通过赛前专项培训、赛中导师指导、赛后成果复盘,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有效激发学生的跨界整合与创新突破能力;
校际交流:与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海外研学、联合课题、线上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接触国际前沿管理理念,拓展国际视野与跨文化协作能力,最终形成闭环融合、兼顾个性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校内实验教学+校外产业实践”:双轨并行的多层次实践平台体系
校内核心实验室:依托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十四五”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数智技术等三大模块,开20余门实践课,实现教学与创造能力培养融合;
校外校企平台:与物产中大、娃哈哈等30余家企业共建基地,通过“企业精英进课堂 + 学生入企实践”,锤炼学生数字洞察力;
竞赛驱动工作室:以“挑战杯” 等赛事为载体,构建“培训 - 孵化 - 转化”链条,激发创新能力,屡获国家级奖项。
多维育人
美育建设
以美育为载体,搭建书画、歌舞展示平台,同学们参与篮球比赛、大学生艺术展等活动,提升审美与创造力;同时在赛事中表现亮眼,李知璠获校女生杯足球赛冠军,王惠莹获省篆刻竞赛三等奖,5 位同学参与校合唱展演获最佳组织奖。
志愿活动
以责任为笔、服务为墨,不仅参与多个组织与团,在策划活动、处理日常小事中彰显青春力量,更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投身志愿行动:既走进养老院陪护人、到图书馆整理书籍、在宝藏小屋辅导孩子,也在翠苑一区开展阅读活动、于西子湖畔参与义警服务,青年志愿服务小分队的身影遍布杭城,班级志愿时长超1000 小时还涌现出 2 位三星志愿者、15 位杭马优秀志愿者,用行动书写青年担当。
班级特色活动
班级读书会
班级读书会从入学一直延续到现在,该活动由班主任发起,同学们在读书会上分享对自己有启发的书籍并进行交流,该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班级学习氛围,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的同学还可以获得荣誉证书和红包的鼓励。
户外团建
积极开展户外团建:在西湖,同学们在活动中加深了解、增进熟悉,有效提升班级凝聚力,为后续集体活动打下基础;在太子湾公园,春日花海间同学们互动更显默契,既巩固了彼此情谊,也让班级凝聚力再升一阶,为集体发展注入新活力。
班级微电影拍摄
班级微电影拍摄以班级读书会这个班级特色活动为主题,编剧导演以及摄影全都由班级同学担任,取得了校三等奖的荣誉。
团日活动
爱心义卖:全班齐力打造创意商铺,积极经营,自发宣传,公众号5天阅读超 300 人次。最终,活动利润捐赠给浙江省红十字会,培养了大家的社会责任感。
社区志愿服务中:同学们与翠苑社区对接,在冬日里清理社区垃圾,数小时清理出超 3 袋各类垃圾,让社区环境重归整洁,也带动居民增强环保意识。这些活动让大家在实践中奉献爱心、践行责任,让青春更具价值。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围绕主题教育实践开展系列活动:一方面通过观看微电影、实况短片,学习英雄榜样,让同学们感受国之强大;另一方面还举办宪法主题班会深化法治观念、期末主题班会助力冲刺备考、红色基因传承主题团日激发担当精神,以及依托实务导师经验的班会,为同学们指明职业方向、提升专业与实践能力。导师丰富经验,为同学们指明职业发展与实践方向,有效提升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