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傅炎康(管干专832班)

发布时间:2013-04-18浏览次数:2482

                                                  

傅炎康,我校管干专832班毕业,现任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长期在财政、计经、经委、发改委等经济部门直接从事经济工作,是衢州市经济领域的专家,阅历丰富,特别对衢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发展机遇、发展方向等心知肚明,在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及工业经济等方面研究深入,见解独到,是衢州经济转型升级谋划者和实践者。

 转型升级的践行人----

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傅炎康校友

 

思索---理论指导和理念创新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理论指导和理念创新,否则就没有方向,容易走弯路。长期以来,作为一个综合经济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傅炎康不断根据宏观环境变化和客观实际提出适合本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理念制度。尤其是长期以来衢州属于一个经济重镇,在改革开放推进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由于区位和区域文化等种种原因沦为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如何后发崛起,作为作为钱塘江中上游的生态屏障地区如何加快工业化进程等问题是他经常思考的重大理论问题,并以此积极向决策层进言献策,当好参谋助手。

经过深入学习和调研,傅炎康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衢州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首先是政治责任理念,衢州地处钱塘江上游,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不仅是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一种政治责任。其二是后发优势理念,不能再走发达地区走过的老路,不能“捡到篮里就是菜”,更不能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必须走集中、集群、集约、集聚和高起点特色化跨越式发展路子。其三是产业集群理念,他将区域经济诸多理论与衢州的实际进行一一比对,最终选择了产业集群理论作为指导,即通过选择几个有条件的产业,打造成在全球具有一定地位,不断拉长加宽产业链,形成具有内生优势、根植性强、在行业内具有一定话语权,有较好前景、他人难以复制和模仿的竞争力较强的产业群,支撑起本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四是高端发展理念,把衢州产业置于全球价值链产业体系中去比较研究,瞄准发展目标,制订产业规划,引领转型升级。五是统筹协调理念,必须时刻注意处理好发展与民生、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的统筹协调。

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在增量调整同时,衢州更多地是在做减法、控制和退出的文章:衢州工业连续7年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而生态环境却日益好转,大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水平的天数逐年提高,去年达358天;地表水常年保持一级水质,是全省唯一出境水水质100%达标的区域。同时经过努力,该市的产业结构、产业层次等不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明显,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物联网等产业基础好,容易衍生出新一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群;产业层次相对较高,制造业11项综合效益得分在全省排在前列,劳动生率是全省平均两倍左右;行业龙头企业异军突起,形成一大批在全国甚至全球同行业中有着较强竞争力的企业;现代产业集群的产业模式初具雏形,走出了一条符合衢州市情的发展路子。

创新---探索转型升级举措

     要把五个理念落实到发展方式转变、落实到转型升级实践中,需要依靠制度约束和保障。在傅炎康主抓的工业经济领域内,经常谋划一些转型升级的新举措,创新工作方法,把工作理念转化为转型升级的政策性文件,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2003年,傅炎康首次将衢州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疏理,提出了产业的概念,并牵头编制产业规划,重点培育“4个全国制造中心、10个特色产业基地”。 2006年,他牵头制定并推行工业项目落地决策咨询协调服务制度,建立专家库,项目落地领导说了不算,而要由随机抽取的专家把关,重点是把好空间布局关、产业政策关、环境评估关、安全评估关、能源评估关、项目服务关、企业家素质关、业主承诺关、集中竣工验收关、政策兑现关,对通过决策咨询审定的项目,凭会议纪要由绿色通道各部门并联办理相关手续,否则统统谢绝,目前已否决1000多个项目、100多亿投资,这种决策在全省乃属首创。此后,他又创新思路,提出“产业功能定位”这一概念,对市区乡镇一级明确规定该搞什么不该搞什么,市委为此还专门下发规范性文件进行约束,这一做法实际上就是此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雏形。随后,他又牵头制订市区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并明确每个空间布局的主体功能;开展集聚平台、核心企业、创新能力、集约发展、产业服务等“工业五大提升”工程;牵头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转型的主攻方向。

服务---根据阶段提升层次

傅炎康同志认为,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求选择不同的服务模式,工业化初期,重点是要提高工作效率服务,行政服务中心正是这一阶段的产物;工业化中期关键是资源要素配置的服务,开发区正是搭建资源要素的平台;而到了中后期,在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就需要更高层次的服务,即产业配套的服务,重点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傅炎康正是循着这一思路,根据企业不同需求,不断提升在服务层次和水平。

几年来,他先后多次解决企业生产许可证和环保申报难题、企业电力管辖归属和用电扩容问题、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要素保障难等问题。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他主持创办了“企业服务110”、“ 金融服务110”两大平台,通过网络、公文交换等形式,搭建解决企业困难新平台新渠道,帮助个人融资和企业贷款,中央电视台专门作了宣传报道,受到中央部委和省领导肯定。

近期,他正着力于研究工业化中后期企业以要素投入为主向制度驱动转变,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如何培育现代产业集群,拉长和加宽产业网络在,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如何创新新时期企业和项目生成模式;着眼未来市场需求方向,围绕重点需求领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新型城市化路径,实现社会统筹和城乡统筹等。

“调查研究是经济工作之魂,项目推进是经济工作之基,科学发展是经济工作之要,服务基层是经济工作之本,综合协调是经济工作之实”。在谈到工作体会时,傅炎康作了如上高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