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丁瑛副教授为市场营销系的老师们奉上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讲座的题目是:“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的探索与创新”。营销系系主任楼天阳副教授主持会议。市场营销系全体老师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楼教授对丁教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楼教授介绍,丁教授的消费者行为学的课程广受学生喜爱,并且丁教授能够很好地将教学和科研融合。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的探索与创新”的讲座主要分为四部分内容:1)消费者行为课程的重要性;2)消费者行为课程的特点;3)消费者行为课程的探索;4)消费者行为课程的创新。
(一)消费者行为课程的重要性
丁教授高屋建瓴,从市场营销整个学科的角度来确立消费者行为课程重要性。丁教授指出,上好一门课,最重要的事情是要让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所以,她在课程的开始就会花一次课的时间跟学生强调消费者行为课的重要性:学好消费者行为有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有助于消费者自身的合理消费;也有助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市场营销是建立在对消费者行为的认识基础之上,消费者决策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一一对应营销决策阶段。
(二)消费者行为课程的特点
丁教授指出消费者行为课程不容易上,原因有五。1)消费者行为课程依托于营销原理、市场营销等课程基础;2)消费者行为课程是跨学科体系;3)消费者行为课程知识点多且散;4)消费者行为课程前沿研究比较多;5)消费者行为课程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丁教授以当前的主导消费群体千禧一代的消费行为给大家举了例子。她讲说,千禧一代的消费行为与老一辈的消费行为有很大差别,所以作为教师要及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更新自己的案例,顺势而为。所以,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课堂保持持续的兴趣度,丁教授建议老师们要结合时代,结合最新的营销现象进行授课。例如,她自己在课堂上会经常用最近一个月最火的,甚至是最近一周最火的营销案例跟学生进行探讨分析。
(三)消费者行为课程的探索
丁教授讲,鉴于消费者行为课程的特点,她自己梳理了课程的授课体系,将消费者行为学的章节内容与市场营销学的知识进行贯通。这是授课教师的最精华的教学心得。丁教授倾囊相授。她认为,在消费者行为的课程中,可以依赖消费者行为决策的五个环节:问题识别、信息搜寻、比较与评价、购买与售后分别与营销学科的品牌定位、品牌价值、升维战略、助推、品牌忠诚度和品牌俱乐部等内容融会贯通。这样的课程内容安排有助于学生在整个市场营销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承上启下,举一反三。
(四)消费者行为课程的创新
丁教授在理论讲述方式、案例教学与课程管理创新等方面给老师们提出了几点自己的心得。她提出,课堂要多趣味性,要鼓励学生多参加讨论;多用实时的热点案例;课堂上也可以多用互动游戏、翻转课堂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为了保证课程质量,课堂上可依赖互联网的新技术建立微信群,签到管理,建立及时的课堂反馈机制等。
讲座结束,营销系负责上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的老师纷纷与丁老师进行了教学上的探讨。例如,郭晓宇老师请教丁老师,目前的消费者行为课程的内容依赖于消费者是生物人的基础上建立的,但是消费者不仅仅是生物人,同时还是社会人。郭晓宇老师请教丁老师,如何将社会人的知识融入到消费者行为学的教学中去。丁教授建议,老师们平时要多关注社会现象、社会圈层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这些内容的授课。
虽然讲座是以视频的方式进行,但是丁教授诚意拳拳,将自己多年的教学心得毫无保留地进行分享。整个讲座非常圆满,老师们都表示受益良多。
上好一门课: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让课堂成为有用的课程,好听的课程,乃至爱听的课程。这是丁教授的教学消费者行为课程的教学目标。这也应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教学目标。
供稿/楼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