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 学院召开第二期“科研下午茶”活动

发布时间:2021-11-08浏览次数:67

为了贯彻给师生们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互动平台和机会的初衷,工商管理学院第二期“科研下午茶”活动于2021年11月8日下午13:00在管理楼416如期举办,此次活动由学院青年教师张月月主持。


此次活动围绕“案例研究方法”这一主题展开,邀请的主讲嘉宾是工商管理学院的王节祥副教授。学院的孙元、鲁其辉、韦影、林莉、马来坤等老师,以及一些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王节祥副教授在《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新华文摘》《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研究成果获得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奖、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最佳论文奖(2018和2020)、浙江省商业经济学会优秀成果奖等。开发的多篇教学案例获得“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奖”,入选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库。

针对我院师生对于案例分析领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亟需学习相关经验方法的现实情况,王节祥副教授从案例研究的过程、逻辑、应用三个角度进行了深度的分享,系统、全面、具体地向与会师生分享了心得体会,交流了经验方法。

首先,王节祥副教授从案例研究论文选题、文献回顾、资料收集与分析这一案例研究的一般过程,对案例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解读,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对于资料分析环节,王节祥副教授特别强调,资料分析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起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构建理论。为此,他重点介绍了扎根理论编码和内容分析编码两种具体方法,并有机结合了自己近期发表在《管理世界》和《中国工业经济》上的两个研究案例,详实而生动地讲述了两种编码的差异及适用的研究选题。

其次,王节祥副教授通过一张案例研究的路线图,简洁明了地剖析了案例研究的内在逻辑。王节祥副教授指出,案例研究抽象地来说就是要找到尽可能大的空白区域,缝隙尽可能的小。其中,王节祥副教授针对如何在案例研究阶段中实现最大化和最小化差异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比如更换目标理论、更换涌现理论模型等。

最后,对于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王节祥副教授特别阐述了如何实现采-写-学-研-用的循环,使案例研究产生飞轮效应,打通科研和教学,真正做到教研相长。

王节祥副教授汇报结束后,与在座师生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他耐心细致地为师生们一一答疑解惑。鲁其辉、张月月、马来坤等老师针对案例研究推进过程中的系列问题与王节祥副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孙元教授也就自己案例研究的心得经验对王节祥副教授的观点进行了补充,帮助与会师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案例研究的了解。

此次活动帮助师生们增进了对案例研究方法的认识与理解,使大家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张艺耀  文/齐杭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