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
关于组织开展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
暨第十三届“工商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一、赛事宗旨与目标
1.宗旨
本赛事旨在激发全院学子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了保持我院当下良好的学术氛围,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学生学术科技水平,培养学生查询资料、实践调研、撰写论文、调研报告和创业计划书等各项能力,同时也为学院参加校级,省级以及国家级科技竞赛发掘优秀个人和团队,培养优秀项目。
2.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
(2)选拔优秀创业项目,提供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
(3)为学生创业项目对接投资和市场资源。
(4)准备和选拔优秀项目参加校级乃至国家级A类赛事。
二、赛事组织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
三、参赛要求
1.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十三届“工商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团队为单位参赛。参赛者自行组队,每队3-5位队员,其中负责人必须为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学生,可以跨学院、班级、年级组队。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品作者必须均为学生,且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为本科生作品、硕士研究生作品或博士研究生作品,集体作品作者人数一般不超过6人。
2.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在校生、MBA学生及毕业五年之内的校友均可报名参赛,其中 MBA非全日制学生必须与全日制学生组队。
3.参赛团队需指定一名团队负责人,负责人必须为本校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学生,负责与赛事组织方沟通。
4.每个作品必须有1名推荐者,推荐者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是与申报作品相同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教研组集体推荐亦可);推荐意见是校级竞赛预赛稿件的主要评分依据;推荐者可以是指导老师,也可以是其他校内外专家。
5.每件作品最多三名指导教师。
6.对于已工商注册的项目,在报名时可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含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股权结构等材料)。已工商注册项目的负责人须为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法定代表人在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7.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参赛项目涉及知识产权的,在报名时须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项目鉴定证书、专利证书等。
四、参赛内容
要求参赛团队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围绕这一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书。
五、赛制规则
1.创意组:
(1)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25年12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本科生。项目成员须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创业组:
(1)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在2025年12月31日前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是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本科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企业法定代表人在2025年12月31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4)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
六、参赛项目要求
1.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
2.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参赛项目如有涉密内容,参赛前须进行脱敏处理。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七、参赛项目类型
1.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3.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4.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5.“人工智能+”项目:聚焦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符合“人工智能+”发展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结合以上分类及项目实际,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别,根据 “四新”“人工智能+”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
八、赛事流程
1.动员部署阶段(2025 年 06 月)。确定竞赛办法,提出具体要求,并下发正式文件。发动学生确定本学院立项项目,积极寻找校内外有关方面及企业支持,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2.调研深化阶段(2025年06月至2025年09月)。学院将在七月下旬征收并发布选题汇总,鼓励各同学积极报名,期间会在八月上中旬开展相关几期线上培训并在十月上旬新生开学后进行选题二次征集发布,具体内容通过科委群发布。学生可结合自身项目,充分利用暑期时间进行社会调研,积极寻求政府、有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支持,进行公司注册、项目运营和推广等。
3.报名培训阶段(2025年10月)。10月下旬提交报名表和项目概述报名后,由创业导师和投资人进行关于涵盖选题、材料组织、商业模式、财务计划等内容授课培训。
4.学院初赛阶段(2025年10月至2025年11月)。学生于10月下旬提交商业计划书至指定邮箱,由学院组织评审专家进行网上评审,一周后公布结果。入围决赛的队伍也会集中开展相关的创赛培训。
5.学院决赛阶段(2025年11月)入围团队现场路演和答辩,评委现场打分,确定获奖名单并进行现场颁奖。
注:初赛结果及决赛时间另行通知,报名后及时加入大赛群聊获取最新资讯和相关培训。
九、评审标准
1.创新性:项目是否具有创新性,能否解决行业痛点,最好有相关专利、软著、论文、查新报告。
2.可行性: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市场潜力,最好能够提供相关的演示版本 (demo)或实物原型。
3.团队能力: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和执行力。
4.财务计划:项目的财务计划和盈利模式。
5.社会影响:项目对社会和环境的正面影响。
由赛事组委会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评定。
十、奖项设置
1.一等奖1项(奖金2000元/项、荣誉证书)
2.二等奖2项(奖金1500元/项、荣誉证书)
3.三等奖3项(奖金600元/项、荣誉证书)
4.个人优秀奖(荣誉证书)
十一、支持与服务
1.提供创业指导和咨询服务。
2.组织创业培训和工作坊。
3.提供项目孵化和投资对接机会。
十二、报名方式及咨询电话
识别以下二维码即刻报名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第二届创业大赛暨第十三届“工商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