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浙江省“八八战略”下的新区建设导向,全面贯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班级联合会“探融新径,浙里躬行”暑期实践队走进金华市金义新区。在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双核驱动·产城融合”成为城市新区发展的重要模式。金义新区作为浙江中部关键增长极,连接金华、义乌两大核心,其发展模式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本次调研旨在深入剖析金义新区“双核”与新区联动机制、驱动效应及障碍,评估乡镇产业布局、城市功能配套等现状与融合度,识别发展问题,探索符合金义新区特色的产城融合活化路径与政策建议,并初步对比浙江其他城市新区,提炼共性经验与差异化路径,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助力城市新区高质量发展。
7月15日上午,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班级联合会“探融新径,浙里躬行”暑期实践队首先在金华南站轻轨站进行客流调研,轻轨站作为城市交通枢纽,其客流构成与设施使用效率是重要观察窗口,实践队重点锁定商务客流比例、金义方向乘客量。南站的繁忙与有序交织,基础设施的运转、乘客的流向,每一帧画面都在诉说着城市的活力与连接效率。
下午,告别城市的喧嚣,我们抵达东孝街道东藕塘村,探索其独特的“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通过与村委会负责人的对话,我们了解到以下内容:东藕塘村核心产业聚焦于无花果种植,并辅以桑葚等特色农产品。在无花果领域,村里不仅进行鲜果销售,还积极发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生产包括无花果干、无花果蜜和无花果酒等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政府大力扶持该产业,已规划建设800亩的无花果种植基地,并展望未来向观光旅游等业态拓展。目前,产品销售主要依赖第三方定点收购模式,收购商每日分时段将产品发往各地线上销售渠道,特别是直播带货等新形式,因熟果运输难度大而暂未开展。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痛点在于肥料和农药等农资成本较高,村民多从本地供销商或线上渠道采购这些投入品。
随后,实践队又前往金华市源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总经理钱继昌先生就无花果问题进行探讨,主要围绕无花果品种、口感、种植情况、市场销售及未来发展规划展开。作为拥有三、四十年种植历史的无花果产业发源地,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实现了全国领先的高产稳产,亩产可达8000斤以上。 这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使得村民广泛参与。浙江地区优越的高温少雨气候为果实成熟提供了天然优势,长达五个月的采摘期虽要求每日精细化管理,却也保障了持续产出。村内还建立了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提供无偿指导及配套服务,并通过示范基地吸引外地学习,形成技术输出。尽管面临部分周边地区因政策退种带来的产量微调以及高密度种植的管理挑战,无花果因其稳定的市场需求以及品质、产量、成本上的综合优势,产业前景依然广阔。
从城市枢纽的繁忙节奏,到田间地头的产业脉动,第一天的穿梭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区域发展的多元与活力。数据是冰冷的,但背后人的流动、物的流通、产业的兴旺,共同绘制着真实而生动的图景。用脚步丈量,用眼睛观察,用心思考,带着首日的发现与思考,团队的探索之旅将继续前行。
文/刘思源 图/陈亚妮 刘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