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淳安大墅镇,青山叠翠间涌动着青春活力。7月16日,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智链青乡”和“归巢筑梦,乡野新程”两个淳安大墅镇社会实践团正式开始社会实践调研,实践团队通过上午的思想碰撞与下午的实地走访,在理论指引与乡土观察中,开启了一场解码AI时代下青年乡村振兴的实践之旅。
本次活动阵容亮眼,大墅镇党委副书记胡春槐,团县委常委、县青年中心主任郑文,大墅镇团委副书记徐卓琳,淳安大墅农商银行副行长周晨等镇方代表,与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袁宏亮,二级教授、千岛湖智库专家易开刚,学办主管赵咪妮,团委书记何凯,辅导员张茹茜等校方代表携手参会,为校地联动注入强劲合力。上午的座谈会由团淳安县委常委兼驻杭团工委书记郑文主持。
大墅镇党委副书记胡春槐书记立足镇情,既点明大墅镇中心镇的区位优势,也直言人才外流的现实挑战,“共富工坊” 的发展构想与 “安全第一” 的深切嘱托,让实践团队感受到乡村发展的迫切与温度。
座谈会上,首先由团委副书记徐卓玲书记表达了对浙商大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的欢迎,并且向我们介绍了大墅镇的各项情况以及大墅镇青年的相关内容包括青年创业、青年运动比赛等等。
领导们以饱含期许的讲话为实践锚定方向。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党委副书记袁宏亮书记则聚焦实践方法,指出社会实践主题需随时代迭代,青年当以 “问题导向” 深入乡土,拒绝走马观花,在代入感中发现真问题、探寻真解法,更叮嘱大家 “带着任务来,满载收获归”。
易开刚教授以 “两山转化” 为核心,深刻阐释生态资源转化的路径,特别强调青年入乡需 “心存于乡、热爱于乡”,并关注乡村教育、医保等现实问题,为实践划定了 “理论联系实际” 的基本准则。
随后由实践团带队队长余悦为我们介绍了本次社会实践项目的具体策划和项目内容,表达了实践团全体对于本次社会实践的期待!
现场最受关注的环节,当属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校地共建合作签约仪式,校方代表何凯与镇方代表郑文共同落笔,为校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筑牢桥梁。
午后的下姜村走访,让理论认知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在青年实践站点,特色米酒的醇厚香气与艾草产品的天然清香,诉说着生态资源转化的生动故事——依托绿水青山培育的特色产业,正成为乡村增收的 “金钥匙”。观察站点运行模式可见,这里不仅是产业孵化的平台,更搭建起青年与乡土联结的桥梁,通过 “实践 + 产业” 的融合,为人才回流创造机遇。而 “最后一课” 取景地的人文探访,更让团队体会到乡村文化资源的独特价值,人文与产业的交织,正是 “两山转化” 中精神富有的生动注脚。
从座谈会的思想领航到实践站点的实地感知,首日实践已勾勒出清晰脉络:青年助力乡村振兴既需 “两山转化” 的战略指引,更需青年以实干精神激活生态与人文资源。青春力量扎根乡土的每一步,都在书写着 “理论照进现实” 的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