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陈衍泰教授在第六届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大会作主旨报告

发布时间:2025-07-24浏览次数:10

  2025年7月18日至20日,第六届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暨首届数智管理学术研讨会在东北大学隆重举行。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数字创新与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中心负责人兼首席专家、学院教授陈衍泰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



  本次大会以“AI赋能企业管理变革:探索数智化管理新范式”为主题,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沈阳,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深度融合实体经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展开深入研讨,共话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大会由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智能制造与数智生态系统专委会联合主办,为期两天,设有开幕式、主旨报告、学术论文交流、平行论坛等多个环节。会议期间,与会专家从不同视角出发,就AI如何重塑企业组织治理结构、优化业务流程、激发创新活力等议题展开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对话,形成了多项具有前瞻性和落地性的共识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唐立新作题为《基于DAO的有色-航空装备制造循环工业系统》的报告,提出以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推动工业系统智能化协同的新思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速建以《商业模式能否入表?基于资产属性与确权机制的会计确认研究》为题,探讨AI时代商业模式的资产化路径;同济大学教授罗瑾琏围绕《生产力工具创新与数字场景创新:数字创新链条的重构与推进》,提出数字创新链条重构的系统框架;上海科技大学教授毛基业作《AI赋能管理创新及其关键成功因素》报告,总结AI在企业管理中的落地关键;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乔晗以《数字时代的创新范式变革与实践型人才培养》为题,呼吁构建适应AI时代的人才培养体系;英国利兹大学教授宋继文在线作《AI驱动组织文化:谈愿景领导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探讨AI对组织文化的深层影响;东北财经大学教授郑文全以《从西方兴起到东方复兴:科技创新的底层逻辑》为题,提出中国科技创新的路径思考;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姚小涛作《高质量中国管理研究路径探索:基于现象研究方式下的思考》,呼吁扎根中国情境构建本土管理理论。此外,美的集团、禾丰牧业、北京数智源、沈阳鸿宇科技等企业代表也分享了AI在企业实践中的典型应用案例,展示了数智化管理在制造、农业、能源等多个行业的落地成果。


  在本次大会的主旨报告环节,数字创新与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中心负责人兼首席专家、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陈衍泰教授以《主从交互到能力共生——AI驱动的动态能力进化机制研究:以浙江微医为例》为题,系统呈现了AI如何驱动企业动态能力从“工具辅助”走向“共生进化”的完整路径。陈衍泰教授指出,传统企业在AI应用中普遍面临“主从交互”瓶颈:AI仅作为执行工具,难以突破经验依赖与效率瓶颈。通过对微医控股9年AI融合实践的深入剖析,他提出“主从交互—双轨制—能力共生”的三阶段跃迁模型,揭示了AI从“辅助工具”到“协同决策者”再到“战略行动者”的角色质变过程。AI驱动的动态能力进化本质上是“人类智慧(HI)与人工智能(AI)”从静态互补走向动态共生的过程,其背后机制包括经验固化、能力耦合与互训涌现三大机制,最终构建出具备“自适应、可进化、能创新”特征的共生智能系统。该研究不仅填补了AI驱动的动态能力理论机制空白,也为我国企业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论路径与实践范式。该报告受到参会专家和师生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