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之城”作为钱塘区两岸未来发展的核心引擎位置,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当前,江海之城正以“钱塘活力新中心、江海魅力公园城”为定位,加速打造钱塘区综合服务新中心、独具生态魅力和创智活力的品质公园城。
为系统梳理资源、精准把脉发展,助力江海之城IP塑造与发展动能激活,“江海之城”社会实践团聚焦大学生、产业工人、当地居民三大核心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先后走访了钱塘区民政和文化旅游体育局、重点企业(格力、章华)以及义蓬、前进等核心街道,聆听来自不同视角的经验建议。
第一站:问计文旅局——优势与挑战并存
首站我们来到钱塘区民政和文化旅游体育局,与党委书记刘少平进行访谈交流。问及“江海之城”的优势,刘书记表示“江海之城”,意为“通江达海”集陆、海、空、地、铁等立体交通优势于一身;同时,土地获取便利,可塑性强。这是当前的两大优势。提到发展建议,刘书记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民生配套,文化体育等设施建设;二是业态发展,强调要兼容并蓄,服务业更是建设的重点。最后对于国际化则表示,目前“江海之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国际化是一个长期、常态发展过程。
在对文旅局工作人员房露婷的访谈中,她则更多地提供了关于IP打造的建议。她表示,在IP打造上,核心应注重亲和性,要贴近居民生活,让创业高知人群觉得接地气,同时也要结合区域未来发展规划。
第二站:对话企业——倾听发展心声
面对企业,实践团队分别对格力电器有限公司与章华化妆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管理层领导进行访谈,以期了解企业以及产业工人的生存发展需求。
格力电器有限公司的高总认为“江海之城”就如同一张白纸,土地空旷,拥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规划建设。当前面临的核心挑战是短距离交通便利性不足,同时留住人才需更精准的政策支持。针对区内庞大的30万产业工人群体,需区分一线员工与行政人员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以解决稳定问题。此外,部分生态资源(如东沙湖)因交通不便利用率低,而商业综合体则面临人气不足、招商困难、定位与区域需求不匹配等盘活难题。
章华化妆品科技有限公司的徐总在访谈中表示“江海之城”的优势依旧在于发展前景广阔,但问题是服务业是短板,难以自给自足;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需求怎么去满足,怎么解决信息不对称,为居民提供保障、安全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站:走进街道——感受基层脉动
在义蓬、前进等的街头巷尾, 团队成员走访街道办事处,实地查看文化设施。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是他们践行“便民服务”的承诺——全月书房、健身房、婴幼儿驿站等公众服务设施都已建成投入使用。然而,他们也坦诚地告诉我们:“文化设施建设还存在不足,相关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地落地实施。”这让团队成员意识到,从政策制定到惠及民生,中间还有一段需要精细耕耘的距离。
从政府部门的宏观规划,到企业发展的切实诉求,再到街道社区的服务实践和居民生活的点滴期待,团队成员看到,“江海之城”正站在发展的关键节点,它既有先天优势,也面临现实挑战。如何将各方建议转化为实际行动,塑造独特IP,满足多元需求,将是江海之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