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8 日,“归巢筑梦,乡野新程”暑期社会实践团的一场聚焦海归青年返乡创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萧山展开,从政策解读到企业走访,勾勒出海归人才与本土发展的深度交融图景。
政策托举:为梦想搭建舞台
上午 9 时 30 分,实践团队与人社部相关负责人的电话访谈,揭示了萧山吸引海归的政策密码。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海归青年群体,通过创业补贴、资源对接等多项措施构建支持体系,从项目启动到持续发展提供全周期保障。这种系统性扶持不仅降低了创业门槛,更传递出对国际化人才的渴求,为海归扎根萧山筑牢根基。
文化深耕:老街区里的新表达
午后,萧山区萧然山街文化创意园区内,杭州萧然山街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章家琪正查看管线改造图纸。这位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海归,将海外 “实践出真理” 的理念融入创业,园区改造时亲赴现场记录细节,台风天能快速定位问题区域,用精细化管理让老街区焕发新生。
作为土生土长的萧山人,乡愁是返乡的核心动力。“339005 开头的身份证编码,承载着围垦精神与潮涌精神。” 章家琪坦言,比起海外城市,萧山兼具便利与文化归属感。其文创园区通过读书会、沙龙等活动激活本土文化,未来计划打造宠物友好空间,吸引年轻创业者。市宣传部的文创街区专项补贴让他印象深刻:“流程清晰、到账及时,为运营注入动力。”
产业革新:供应链里的城乡联结 下午 3 时 30 分,浙江百吉得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的数字化系统正实时更新配送数据。总经理徐璐沁将 13 年海外所学的商业分析、市场营销知识,转化为供应链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 “车辆 + 快递” 模式,破解乡镇小店采购零散、物流成本高的难题。 选择回萧山,徐璐沁看重的是家乡优势:“创业成本低、政策精准,街道主动对接申报。” 通过侨联、青商会等组织,她快速融入本地圈层,更获浙商导师指导。目前平台覆盖萧山、钱塘区等乡镇,未来计划纳入本土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从文化传承到产业革新,两位海归创业者的故事印证着萧山的独特魅力。这里有政策的温度、文化的厚度,更有让梦想生长的土壤,海归青年与这片土地的双向奔赴,正书写着新时代的创业篇章。 文/田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