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淳安县大墅镇,处处涌动着青春的活力。今天我们深入探访了这片热土上的青年奋斗者,聆听他们扎根乡村、助力共富的动人故事。
上午篇:多元视角下的乡村新图景
我们首先走进“艾浙里”共富工坊,在参观过程中,工作人员道出了当下农村的普遍困境:即便大城市工资不高,但丰富的就业机会依然让年轻人趋之若鹜。大墅镇每年春节后都会面向应届毕业生开展招聘,但响应者始终有限。
在西屋烘焙坊,正忙着烤制面包的创业者坦言:他和妻子凭着对这份事业的热情坚持至今。说起创业心得,他眼里闪着光:一定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样才能快乐地坚持下去。作为外地创业者,他特别感谢当地政府的扶持政策——减免租金、税务优惠、便捷贷款,这些实实在在的帮助让创业之路顺畅不少。
在大墅镇街头,我们遇见了一位正在读初二的少年。当被问及未来是否会回到家乡时,他腼腆却坚定地说:我想先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位初二学生朴实的回答,让我们看到了Z世代青少年对家乡的特殊情感——既渴望走出去看世界,又心系故土发展。
在大墅镇的银行网点里,几位青年工作者告诉我们:年轻人想法最多,就像祖国的花朵,多了自然会有更多可能性。行长认为,为了吸引更多青年,待遇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归属感”。
下午篇探访乡村振兴“青春引擎”
午后,我们与镇文旅局王站长展开了一场关于青年返乡与乡村振兴的深度对话。王站长坦言,目前返乡青年群体呈现大龄村官为主、年轻群体稀缺的特点。虽然积极引才,但受限于基础设施不足等现实因素,年轻人引得来却留不住的问题依然突出。但希望正在萌芽。王站长特别强调:我们尤其欢迎本地青年回乡参与文旅项目,镇政府愿意协调一切可用的场地、住宿资源。
随后实践团在大下姜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中心的见闻更让人振奋,我们走进大下姜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中心,与工作人员和返乡青年展开对话。这里正通过创新政策和服务,为青年创业搭建舞台。青春淳安18条政策确实吸引人,但县级补贴门槛还可以更低些。中心负责人坦言。目前,他们通过农创客大赛和青年入乡成长营等活动,已成功吸引多个创业项目落地。
负责人分享:最初对这里不了解,但完善的硬件设施和政策支持让我决定留下。面对山区县的发展实际,中心正在推动政策细化,强化与临安等地的资源联动,为青年创业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结语:
从创业者到服务者,从“走出去”到“引回来”,大墅青年正用行动证明:乡村振兴不是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变革。期待更多年轻人加入这场充满希望的田野实践!
图/组织部 文/张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