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拂乡土,廉洁润民心。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廉洁建设既是夯实基层治理的基石,也是守护百姓福祉的屏障。为总结廉洁文化宣传的有效模式,探索将廉洁之风如何以最贴近乡土的方式融入乡村肌理与脉络,让 “清风正气” 成为乡村最美底色,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 学院)“清风之旅” 暑期社会实践团联合诸暨枫桥镇栎桥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调研活动。
访谈活动
栎桥村属绍兴市诸暨市枫桥镇,位于枫桥镇南部,是元代画家王冕故里。栎桥村一直重视王冕文化传承和挖掘,所作“墨梅”诗句中“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世界知名。借此文化资源,以“清廉”为核心,栎桥村成为诸暨市清廉教育基地。同时,全村已形成夏荷冬梅,清气满村的优美环境氛围。在此基础上,栎桥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文明村、省卫生村、省慈善工作站、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省五星级文化礼堂、绍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绍兴市五星3A示范村,枫桥镇“枫桥经验”,创新发展基地等荣誉。
“清风之旅”实践团于7月19日走进了栎桥村,与王冕故里中有着“一肩挑”美称的王永全书记进行面对面访谈。在谈话的开始,书记向我们介绍了本村的基本情况以及廉洁文化相关的丰富的文化活动。我们了解到栎桥村的廉洁建设实践是“以党建为引领,带好村两委班子”,发挥145名党员和若干村民代表的先锋作用,通过“三上三下”程序推进村务,保障村民参与和村务公开;同时设有共享法庭,调解村民矛盾。并通过邀请法律顾问、名师开展讲座、讲故事等推进廉洁文化。对于未来,书记坦言,计划以合法性审查为契机深化全国文明村的规范建设,希望获得外部资金、资源及宣传支持。书记有言:“我们栎桥村既在表扬声中创新干,也在批评声中鼓劲干,干多干好是目标,便民惠民是考量。”
廉洁场地参访
村文化礼堂管理员郭文英,我们亲切的称呼“郭奶奶”。此次便是郭奶奶带领我们参观清廉教育基地。进门便是“贤者清官墙”,郭奶奶声情并茂向我们介绍着诸暨历史上的清官乡贤故事、村规民约中关于“戒贪、守正”的记载等,字字句句间,我们感受着那深厚的本土清廉文化根基。怀着对贤者的崇敬,我们继续前行,走过漂浮着“贪”“欲”等字的玻璃路,是一面挂满历史贪官污吏的警示墙,转身,又是一面刻满名字的墙,在郭奶奶提示下,我们站在远处看,满墙的名字组成的赫然是一个“悔”字,我们立于墙前,内心肃然。
廉洁乡村的建设从来不是孤立的口号,而是深植于乡土肌理的生动实践——它藏在“三上三下”的村务协商里,融在共享法庭的矛盾调解中,也映在村民自编自导的廉洁小品和太极队伍的整齐招式间。从党建引领的规范治理到文化活动的润物无声,从开发性审查的制度护航到邻里互助的淳朴乡风,这个村庄用“规矩”守住底线,用“温度”凝聚人心,让廉洁不仅是村干部的行为准则,更成为村民共有的生活方式。
此次走访,我们既见证了基层治理的智慧,也感受到乡村振兴中“清风正气”的鲜活力量。栎桥村的探索或许只是缩影,但它启示我们:廉洁乡村的底色,终究要靠每一位村民的参与来擦亮,要靠制度的持续完善来守护。而这份扎根大地的实践,必将为更多乡村的治理与发展,提供温暖而坚实的参照。我们实践团也将从实地调研中持续学习与汲取优秀廉洁文化,总结文化宣传经验,坚守廉洁阵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