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 青年入乡:蜜梨田间扎深根,制造车间赋新能,古镇新韵续华章——探寻金东“农工文旅”融合新篇

发布时间:2025-07-20浏览次数:10

  为深化对“双核驱动·产城共融”发展模式的实地探究,响应浙江省“八八战略”中“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要求,7月18日,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班级联合会“探融新径,浙里躬行”暑期实践队走进金华金义新区江东镇、岭下镇,以“农业筑基、工业赋能、文旅焕活”为线索,解锁乡镇级产城融合的鲜活样本。作为金义新区11个乡镇调研的重要一站,两地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产业与城镇共生、功能与生态互融”的活化路径。



  7月的江东镇国湖村,蜜梨产业园里硕果满枝。实践队与蜜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座谈,详细了解蜜梨产业从“散户种植”到“合作社统筹”的转型历程:合作社通过统一品种培育、标准化种植、品牌化包装,实现亩产效益提升30%以上;更值得关注的是,电商渠道已成为销售主力——数据显示,当前合作社通过直播带货、社群团购等线上模式实现的销售额占比超60%,既解决了“丰产不丰收”的难题,又带动了村民返乡就业,让“小梨子”成为串联“农业生产”与“乡村生活”的纽带。这种“合作社+电商”的模式,正是乡镇层面“产业筑基、城乡联动”的微观实践。


  离开乡村田野,实践队转场工业园区,先后走访浙江好易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润马光能集团有限公司。在好易点科技,聚焦智能家居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企业负责人重点介绍了“生产基地+电商仓储+物流配送”的一体化模式——依托新区物流枢纽优势,吸引不少青年前来就业,包括我院河南籍硕士毕业生扎根新区,为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在润马光能,队员们实地察看光伏组件智能生产线,了解企业如何依托金义新区的区位优势(毗邻义乌小商品市场、链接金华制造业基地)布局产业链,以及政府在土地供应、能源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支持。两家企业的实践印证了“工业智造”与“城市功能”的协同:企业以先进制造为核心形成产业集聚,新区则通过完善交通物流、人才公寓等配套,让“工厂”与“城镇”形成功能互补,破解“产业孤岛”困境。


  调研的最后一站,实践队来到岭下镇,探访八仙积道共富带的核心节点——坡阳古街。这条承载着百年商贸记忆的老街,如今通过“修旧如旧”的改造,既保留了马头墙、石板路等历史风貌,又引入了非遗工坊、特色民宿、农产展销店等新业态。古街的活化并非孤立的“文旅开发”,而是与周边农业产业深度绑定:蜜梨、茶叶等本地农产通过古街门店与游客流量实现溢价销售,村民既是农产品生产者,也能成为古街商户或服务者。这种“文旅引流+产业增值+村民增收”的模式,让“乡村文旅”成为激活城镇活力的新支点,也让“产城共融”延伸至乡村肌理。


  从国湖村的蜜梨田间到智造车间的流水线,再到坡阳古街的烟火气,金义新区乡镇的实践勾勒出“双核驱动”的基层逻辑:农业筑基为城镇提供生态基底与特色资源,工业赋能为城镇注入发展动能,文旅焕活则为城乡融合搭建桥梁。实践队通过深入调研,不仅记录下金义新区11个乡镇中“农业+工业+文旅”的融合样本,更在田间地头与车间街巷中,触摸到产城共融的生动脉搏。后续,实践队将持续梳理调研成果,为新区活化路径提供更具体的青年视角与解决方案。


图/柯晨雨 刘思源  文/陈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