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新时代铸魂育人使命,深入拓展研究生教育实践育人的空间和阵地,积极响应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新时代伟大变革暑期实践活动号召,我院破浪π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8月9日赴义乌国际商贸城开展浙商调研。
在全球经贸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义乌作为中国外贸“风向标”面临全新挑战。这座辐射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超市”,年出口集装箱超300万标箱,其小商品出口动向直接映射全球贸易脉动。近年受中美摩擦、供应链重构等冲击,传统外贸模式承压明显。为探究区域经济韧性样本,我们深入义乌国际商贸城,聚焦当地商户如何依托市场采购贸易机制与成熟供应链生态,在订单碎片化、关税壁垒升级等挑战中主动转型。
一、调研回顾
1.“云”上织全球!看义乌老板娘如何用短视频“梭”出零关税冲击的护城河
实践团走进义乌国际贸易中心,对话资深袜业老板娘。面对中美贸易战关税壁垒,其企业凭借多元化市场布局(南非、南美、中东为主)稳立潮头,订单几乎不受影响。更令人惊叹的是其前瞻转型力:7年前率先布局多语种短视频与直播,疫情间订单反增;打造柔性供应链,联动本地工厂“订单共享”,以轻资产模式满足全球定制需求;坚持“让客户找上门”理念,37年深耕品质,至今仍苦学多国语言。从线下摊位到“全球直播间”,这位老板娘以数字化“飞梭”和义乌特有的集群协作生态,织就一张抵御风浪、链通世界的韧性之网,生动诠释了“危中寻机”的浙商智慧。
2.中美关税战火纷飞?义乌浩诺纺织老板娘淡定“织”网:
面对中美关税烽烟,义乌浩诺纺织老板娘从容布阵:疫情后外销占比从20%逆势跃至60%,主战场转向中东、非洲、东南亚;面对美国市场,她因拒签“禁用新疆棉承诺书”主动放弃订单——“中国棉质优价美,何须低头妥协!” 更颠覆认知的是,穿着随意的非洲客豪掷50元买高端浴巾,而法国超市却采购10元低端货,她用实战撕碎市场偏见。借力政府平台Chinagoods的AI翻译功能,一条毛巾短视频自动转译多国语言,吸引外商刷着微信上门,“坐商”秒变“云商”。江苏工厂与协作链弹性接单,销售团队化身设计师,凭“最懂卖货人必懂客户心”的理念精准捕捉花纹潮流。扎根义乌商贸城15年,她以“不接无准备之单、不压无底线之价”为绳,在同行困守美国困局时,握紧亚非订单笑言:“全球二百国,商机何止一方?”一卷毛巾万千经纬,浙商正以韧性织就贸易惊浪中的安全网!
3.义乌陶瓷商的“三锁”御险,AI破壁探新路
扎根义乌24年的陶瓷外贸企业,99%出口非洲中东,面对全球贸易变局亮出“三锁”护身:定金锁(每单定金提至50%)、账期锁(回款压至1周“货到付款”)、交货锁(压货不超2周),精准应对采购“旅游化”(外商年访多次、单次量减70%)和库存“轻量化”趋势。同时敏锐主推零关税品类(如干花陶瓷)避险。尽管内销转型受困于生产线差异和渠道高成本,70后掌舵人却主动跨出舒适圈:从抗拒镜头到试水TikTok,更计划用AI翻译让产品视频“自动讲外语”突破营销壁垒。其坚守“让客户赚钱”底线,信奉“没有成功企业,只有时代企业”,以风险管控与数字工具书写浙商危中求进的韧性篇章。
二、调研感想
朱姣翠:在这次调研中,我切实感受到中美经贸变化对当地商户的影响。面对外部环境的调整,义乌凭借深厚的商业积淀和灵活的市场机制,展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作为重要的商品集散枢纽,义乌依托全品类的商品供给、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在市场变化中主动寻求转型。当地商户积极调整经营思路,从传统贸易模式出发,拓展多元化的市场渠道,探索更具创新性的经营方向,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大多数商户都选择优化产品,吸引顾客主动采购,从单纯的商品流通向更注重品质与特色的方向转变,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总体来看,我觉得义乌在应对经贸变化的过程中,始终立足自身优势,通过开放与创新持续夯实发展根基,其展现出的市场活力与应变能力,为我们理解区域经济的适应性发展提供了有益视角。
张圆笛:此次调研我们来到了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作为“世界超市”,以其无与伦比的供应链深度、弹性和两百一十多万种商品生动展现了中国制造的活力与敏感度,成为感知全球经贸变局的“晴雨表”。在中美经贸摩擦等复杂冲击下,义乌浙商并未被动承受,而是以惊人的韧性和创新精神积极求变。在调研中感受最深刻的是他们全方位的“突围策略”。能明显感觉到老板们正卯足劲开辟新战场,例如中东、东南亚这些“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模式创新真的“卷”但见效快,像做独立站、玩转亚马逊、海外仓建仓等都成为了大家普遍认同的“关键一招”;还有就是看到升级产品、搞自有品牌成了共识,不少厂子真的在投设计、做研发,努力摆脱“廉价代工”标签。这趟下来我们看到义乌老板们身上的那股闯劲。面对大环境变化,他们靠政策红利、拥抱电商、努力升级产品、分散风险,硬是闯出一条条新路,他们奋斗拼搏精神及经验将会是中国小外贸转型的活教材。
李倩:本次调研深切感受到中美经贸变局对义乌商户的深刻影响。面对外部环境挑战,义乌依托深厚的商业积淀与灵活的市场采购机制,展现出强大的适应韧性。作为全球小商品集散枢纽,当地商户充分发挥全品类供给与成熟供应链优势,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如中东、非洲),主动调整经营策略:通过提高定金比例、压缩账期、控制库存构建风险屏障,精准应对“小单化”“碎片化”采购趋势;借力AI翻译工具突破跨境营销壁垒,试水短视频引流拓展客源;严控产品品质,拒绝低价竞争,确保客户可持续盈利。商户们从传统“坐商”向主动求变的“云商”转型,彰显了“没有成功企业,只有时代企业”的生存智慧。义乌通过开放市场生态与创新数字工具持续夯实竞争力,其应变实践为区域经济应对全球风险提供了鲜活范本。
武凌宇:这次调研完全颠覆了我的一些想法。原来义乌的出口市场是如此的多元,他们并不依赖于美国,能有效的抵御中美贸易摩擦所造成的影响。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寻求转型,为了出口转内销,扩大国内市场,他们会利用新媒体乃至数字技术,比如,拍短视频发布在微信公众视频号等平台,利用 AI 打造能说各种国家语言的数字人,这不仅有利于打开国外市场,提高知名度,同时也增强了信任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老板和老板娘们不断学习的进取精神以及真诚的待人之心。他们没有停留在以往的坐单模式固步自封,反而紧跟时代潮流,在变局中求变,这种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