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 “青承浙韵·破局新章”:走进纳视文化,探访代际传承与共富新思考

发布时间:2025-08-26浏览次数:10

“青承浙韵·破局新章”实践团,是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团队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专题,以“浙商企业代际传承赋能共同富裕”为核心主题,立足浙江本土,通过调研访谈探索浙商传承与共同富裕的结合路径,为示范区建设贡献青年力量。


图片


时代不断更迭,浙商精神在代际传承与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持续焕发新生。当新生代企业家接过商业火炬,他们如何在坚守传统与拥抱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又如何以企业之力助推社会共富?


为探寻答案,8月22日,在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辅导员蒋海阳老师的带领下,“青承浙韵·破局新章”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杭州纳视文化创意中心,与CEO张锴展开深度对话,聆听一位青年浙商的创业思考与共富实践。


“在中国做企业,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田里的”——这句从父辈那里听来的话,成为张总创业路上的座右铭。他从拥有上市公司但却只开别克商务车的长辈身上,学到的不是财富的炫耀,而是低调与务实。这种“反传统富豪叙事”的价值观,悄然定义着新一代浙商的精神底色。


当被问及代际差异,张总给出了一个充满辩证观的回答:“工具在变,逻辑未变。”老一辈用广告牌,年轻人用AI;老一辈靠纸质媒介,新一代玩转B站抖音——但商业的本质,始终是关于如何更好地连接产品与人。在他的叙述中,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在新语境下的重新编码。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分享的“30秒代码”故事。在他们还是小企业的时候,为了进入腾讯供应商库,他的团队在标书之外主动多做了一份样品。“中小企业要想突围,就得比别人多想一步,多做一分。”这句话背后,是无数新生代浙商在红海竞争中拼杀出的生存哲学。


关于未来,这位年轻的CEO展现出开放态度:“我不会强迫子女接班。”在他看来,真正的传承不是企业的交接棒,而是商业智慧与价值观的传递——无论下一代选择什么道路,那种务实、创新、前瞻的浙商精神,将会以新的形式延续。


这次探访,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浙商二代”,而是一个在新旧之间找到自己节奏的商业思考者。在他的故事里,传承不是宿命,而是选择;共富不是口号,而是实践;创新不是颠覆,而是融合。


或许,这就是新时代浙商最生动的模样——他们继承传统却不拘于形式,拥抱创新而不迷失本质,在务实与理想之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而这条路上,正悄然写着关于共同富裕的另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