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 浙商传承 —— 刘郴:以跨界续浙商精神,从医脉启数字新篇

发布时间:2025-09-06浏览次数:10

  “青承浙韵·破局新章”实践团,是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团队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专题,以“浙商企业代际传承赋能共同富裕”为核心主题,立足浙江本土,通过调研访谈探索浙商传承与共同富裕的结合路径,为示范区建设贡献青年力量。



本期专访嘉宾:刘郴 —— 服装数字化浪潮的“破局者”


刘郴,1973年出生,祖脉根植江南,成长于内蒙古包头,先后获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硕士、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计算机与分子生物双硕士学位,博士阶段深耕生物信息领域。现任浙江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Style 3D)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同时担任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杭州市人民政府参事,兼任多所高校创新创业导师。


  他深耕服装行业二十余年,早年作为国内服装外贸五十强企业联合创始人积淀产业洞察;2015年敏锐捕捉传统服装产业数字化痛点,创立凌迪科技聚焦“AI+纺织服装”赛道,打造Style 3D数字化协同平台。从医家文脉走出,到跨界引领服装数字化变革,他以“不怕辛苦、韧性突围、敢闯创新”的浙商精神为底色,不仅斩获“中国AI创业十骏”“最美海归人”提名等荣誉,更成为浙商群体中“无家族经商背景却践行精神内核、以科技重构产业生态”的典型代表。


  作为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青承浙韵·破局新章”暑期社会实践团重点采访对象,其经历为新时代浙商精神的“产业革新式传承”提供了鲜活样本。


跨界创业路:医家文脉启智,敢试敢闯铸底色


  刘郴的家族没有传统浙商三代经商的脉络,却藏着精神传承的伏笔——祖父作为建国后首批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子,中西医结合的钻研精神、手握经穴磁珠疗法专利的创新意识,父亲在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他埋下“求真、敢试”的种子。


  “小时候听爷爷讲‘磁场如何作用于人体经络’,不懂原理,却记住了‘刨根问底找本质’的劲儿。”刘郴回忆,家族多代从医,父母虽转做管理,却始终传递“严谨做事、突破局限”的态度,这与浙商“敢为天下先”的基因不谋而合。


  早年投身服装外贸行业时,他从零搭建业务体系,凭借“走遍千山万水找订单、说尽千言万语谈合作”的务实,成为国内服装外贸五十强企业联合创始人,深度摸清传统服装产业“设计试错成本高、上下游协同难”的痛点;当数字经济初露锋芒,他又以跨学科视野察觉“服装数字化是必然趋势”,毅然放下稳定业务,整合计算机、分子生物的跨学科知识,于2015年创立凌迪科技——这份“敢跳出舒适区、敢闯新赛道”的勇气,正是对浙商“敢试敢干”精神的直接延续。


精神守创:吃苦韧性立本,科技赋能拓新局


  “浙商精神刻在血液里——不怕辛苦、韧性如小强、勇跟技术迭代。”刘郴对浙商精神的概括,在其创业历程与荣誉加冕中尽显无遗。


  刘郴的“苦”始于童年:70年代在内蒙的贫困岁月里,一斤白面要换三斤玉米面,冬储时只能捡别人不要的白菜帮子补充蔬菜。“现在创业再难,比不过当年吃不饱饭的日子,这点苦根本不算事。”这份对“苦”的高耐受度,成了他创业路上的压舱石——凌迪科技初创期,为攻克三维仿真技术难关,他带领团队连续数月熬夜调试算法,甚至亲自跑遍江浙沪数十家服装厂,验证技术落地效果;面对客户对“数字化替换传统流程”的疑虑,他逐家上门演示、耐心讲解,用“千辛万苦”的坚持打开市场。这份韧性最终换来了认可:2024年,凌迪科技入选国家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彰显技术创新硬实力。


  不同于传统浙商“单点业务突破”,刘郴以科技重构产业生态的思路,打造Style 3D数字化协同平台,构建从设计、打版到生产的全链路数字生态。通过三维仿真、AIGC设计等核心技术,他打破行业“经验驱动”的传统模式,将服装打样周期从“两周”压缩至“两小时”,服务数万家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与面辅料企业,其中中小微企业达数千家,间接带动数十万岗位,新增岗位多为“建模师”等新技能型角色,或是效率提升后需求增长催生的就业机会。


  在他看来,“产业为本”是浙商不变的根脉,哪怕在数字化AI时代,也需坚守实体产业本质:“种苹果、做衣服的不会因AI消失,就像养鱼、制衣,AI只是让效率更高的工具,不是替代产业的理由。”这种工具服务产业的务实认知,让他在技术布局上始终保持理性——作为技术驱动型企业,凌迪会在研发上“靠前一步半至两步”,但他也建议普通企业“迈半步即可”,核心是判断“是否存在技术红利”:“技术刚进入早期采用者阶段时入局才有红利,等普及了再用,就成了‘剧场效应’,谁都没优势。”


  这份产业责任感还延伸到绿色发展领域。刘郴认可“数字化+绿色低碳”是浙商社会责任的新解读,例如通过AI技术减少服装打样阶段的物料浪费、开发绿色生产辅助工具,用技术手段践行“长远布局、回馈产业”的浙商担当,这与祖父“为患者解病痛”、父亲“务实解决企业管理难题”的初心一脉相承——三代人虽领域不同,却共享“以行动破局、为行业谋益”的内核。


  2025年,他带领团队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赢在AI+》节目中,以“AI+服装全链路数字化”方案斩获“中国AI创业十骏”,并在“创想设计”赛道以全场最高分夺冠——这份荣誉,正是新时代浙商“用科技填补产业升级空白”的最佳注脚。


无界传承观:承精神内核,弃家业外壳


  在浙商“子承父业、家业相传”的传统语境下,刘郴的传承路径尤为特别——他没有家族企业可接手,没有现成经商资源可依托,却从祖辈、父辈的行事准则里,提炼出与浙商精神高度契合的内核,深深融入服装数字化的全新赛道。


  “我家三代从医,没有经商传统,但爷爷敢闯医学禁区的创新劲、父亲踏实做管理的务实劲,和浙商精神本质上是相通的。”在刘郴看来,传承的核心从不是继承一家企业的外壳,而是继承解决问题的能力内核:祖父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先行者,钻研经穴磁珠疗法,是为了突破传统中医的局限,找到更科学的诊疗方案;父亲在企业里做管理,面对复杂的生产与团队协调问题,始终以“严谨务实、不回避难题”的态度推进工作,这种“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潜移默化影响着刘郴。


  而刘郴自己,正是将这种“解决问题”的家族精神,与浙商“敢闯敢试、善破难题”的特质结合:早年在服装外贸行业,他看到传统外贸“找订单难、协同效率低”的问题,从零搭建业务体系,靠“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的务实打开局面;后来察觉传统服装产业“设计试错成本高、数字化转型难”的痛点,又毅然跨界创立凌迪科技,用三维仿真、AIGC技术打造Style 3D平台。


  对于企业传承,刘郴的想法更具新时代浙商特色:“公司才几年历史,能不能活到孩子接班都不确定,所以从没考虑过也不会去考虑血缘传承,更多的是能者接班的思路。”他认为,组织活力的核心不是血缘,而是“精神共鸣”——就像马云提出的“上山”理念,靠明确的愿景、价值观凝聚团队,而非依赖家族关系。这种“非血缘传承”的思路,彻底跳出了传统家业传递的框架,让浙商精神从“家族私有”走向“组织共享”。


  “传统家族企业靠血缘凝聚信任,效率高,这是优势,但科技企业的未来在开放与专业。”刘郴的团队里没有一位家族成员,从技术骨干到市场专家,均凭能力说话;企业发展方向也从不会固守单一业务,而是跟着产业需求动态调整——这种开放应变的理念,既是对父亲“务实做管理”的延伸,也是对浙商“随势而变、灵活求存”精神的当代践行。


致青年浙商:先立韧性根基,再求创新突破


  谈及对新一代青年浙商的期待,刘郴的建议带着过来人的实在与真诚:“现在的年轻人生活条件好,没吃过我们当年饿肚子的苦,但吃苦不是指物质上的匮乏,而是面对技术瓶颈不放弃、面对市场质疑不退缩的韧性——这是浙商精神的根,绝对不能丢。”


  他深知当下青年创业的不易,坦言“现在太难创业了”:若青年选择在企业内部成长,他会提供充足资源支持,同时引导他们明确做事的意义,用精神共鸣激发行动力;若青年坚持独立创业,他则提醒“先练强抗压能力,再主动找资源”,不鼓励盲目跟风。


  结合对未来五到十年的判断,刘郴也为青年浙商指明了方向:“这会是比2000-2010年互联网时代更大的机会,AI等新技术会带来赋能和平权,能帮大家一起实现共富。”但机遇背后也有挑战——部分企业会因技术迭代速度与产业适配速度的代差被淘汰。对此,他的破局思路很清晰:“要么像凌迪这样,做‘服务型企业’帮别人缩小技术与产业的差距;要么找准技术红利期,不早不晚,迈对那半步或一步半。”


  从医家祖脉到边疆成长岁月,从服装外贸到数字科技,刘郴的故事,是新时代浙商“无商脉却承精神、无家业却开新局”的生动缩影。正如他所说:“只要把浙商的‘韧性’和‘创新’装在心里,无论从哪个赛道起步,都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传承路。”这,或许就是浙商精神能穿越代际、历久弥新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