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道寻旅,活力浙江——浙商大《浙商文化源与流》通识课多维度深度解码浙商文化基因

发布时间:2025-10-01浏览次数:10

 近日,由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精心打造的《浙商文化源与流》通识教育游学示范课圆满收官!


《浙商文化源与流》自9月20日起在教工路校区浙商博物馆浙商名人堂正式开课。该课程以浙江现象和浙商文化为特色,以“理论溯源 + 实地调研”“杭州-义乌”双线行程的沉浸式教学模式,引领学生从多维度深度解码浙商文化密码,并探究其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重点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分析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与文化自信。

第一站:杭州

 

图片


  9月20日上午, 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教授作《浙商文化源与流》主题讲座。他从浙商是浙江的“金字招牌”,中华传统伦理的浙学转向,浙江地域文化的重商基因,浙江治理文化的民本特质四个维度,为学生们带来一场关于浙商文化源与流的精彩阐释。


  陈寿灿教授指出,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和民营经济强省,浙商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人数最多、分布最广,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帮,浙商的发展必定是基于特定的文化力支撑,浙学传统和浙商文化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是浙商崛起的根源。


浙江拥有这种独特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宋室南迁后发生了某种转型,完成了“理性-事功”为特质的浙学转向。浙学先后形成了事功之学、阳明心学和浙东史学等学术形态。其中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倡导事功之学;王阳明良知心学是浙学思想原创性高峰,以良知为本,以致良知为路径,以知行合一为实践指引,以万物一体为价值遵循;以黄宗羲等为代表的浙东史学,倡导工商皆本、经世致用,明德亲民。中国传统儒学重心由齐鲁入江南之后,理学、心学与实学相继在江南碰撞、交融与新生,浙学所完成的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某种转型:由崇尚天道转向推崇人道,由崇尚礼制转向推崇心性,由格物致知转向知行合一,由重义轻利转向义利并举。这种“理性 - 事功” 的伦理形态,滋养了浙商文化和浙商精神。


基于浙学为思想根基的文化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上绽放活力,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和以“四千精神”为引领的浙商得以有机联动,政府为民、老百姓务实、企业家勇于创新,共同营造了浙江蓬勃发展的良好生态。

 

开课前,同学们在讲解员引导下仔细地参观了浙商博物馆。从2500多年前的浙商远祖范蠡开始,其“三聚三散”的“治生之学”蕴含的商业哲理,为后世浙商奠定商业理念基石。商脉传承不息,龙游商帮以“遍地龙游”之势活跃于大江南北,在珠宝、纸张等行业诚信经营;宁波帮敢闯敢拼,从近代走向世界,在金融、贸易等领域成就斐然;南浔商帮以财富传奇闻名,不仅在丝绸贸易独占鳌头,还积极投身近代实业。在“四千精神”展区,同学们通过历史影像与实物展陈,真切感受到改革开放初期浙商的创业图景。义乌鸡毛换糖的故事孕育出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精神,造就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温州人凭借勇气和魄力创造无数商业奇迹。改革开放以来,浙商涌现众多首创突破,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当代浙商展区里,马云创立阿里巴巴改变购物方式,任正非带领华为成为全球科技领军企业,李书福的吉利汽车实现从低端制造到高端制造的转身。新时代,杭州六小龙等新兴科技企业崛起,展现浙商在前沿领域的潜力。

 

开班仪式上,举行了《浙学传统与浙商精神》赠书仪式,为学生深入了解浙商文化提供理论指引。这本著作系统梳理了浙学的渊源、精神特质及其与浙商文化的内在关联,为学生们深入了解浙商文化的深层内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

 

9月20日下午,学生们走进万事利集团。作为传统丝绸企业代表,万事利在传承丝绸文化的同时积极拥抱科技创新。学生们参观创始人纪念馆、企业发展史馆和丝绸文化展示馆,并体验万事利AI设计系统,深刻感受到科技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作用。

 

在传化集团的参观考察中,学生们了解到传化从家庭作坊式液体皂小厂逐步发展为产业涉及化工、物流、农业、科技城等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传化集团坚持创新驱动,其“责任立业、超越自我”的核心价值观,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浙商面对市场变化时的敏锐洞察力和勇于变革的精神。

 

第二站:义乌


义乌是改革开放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其发展经验被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为“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义乌通过“兴商建市”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区域经济科学发展之路。何以义乌?9月27日,浙江工商大学通识游学示范课《浙商文化源与流》进入义乌实践调研阶段。学生们从杭州转战“世界小商品之都”,通过走访义乌国际商贸城、商城集团、双童集团等,感受义乌的全球影响力和创新活力,探索义乌从“鸡毛换糖”到“买卖全球”的底层逻辑。

 

图片


27日上午,同学们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商学院负责人张利带领下,参观了商城集团文化展厅,全球数贸中心,详细了解义乌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历史和第六代市场规划、发展与建设总体概况,感受未来市场贸易新模式。

 

商城集团首席战略官徐文君分享义乌贸易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并与同学们从义乌贸易生态、商城集团战略定位、行业发展突破、线上线下融合和义乌创业落地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义乌的发展成就让同学们深刻领悟到“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纷纷感慨义乌蕴含着无限机会。

 

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执行院长、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教授吴波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希望同学们将此次学习视为一次宝贵的契机,深入探究自改革开放以来,义乌持续保持发展活力的根源所在。这不仅有助于大家理解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更能为未来投身相关领域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随后大家参访了国际商贸城,调研了解国际商贸城多个行业的经营概况,与头部商户面对面交流商品功能、销售情况以及行业趋势,切身体会到了小商品贸易的蓬勃活力与无限魅力。在义乌平均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板,创业氛围极其浓厚,一个老板娘两个员工就是一个经济组织。在交流中,同学们表示,义乌充满了“搞钱”的活力,学到了很多课本没有的实战知识,激发了我们的创业热情。

 

27日下午,同学们来到全球吸管行业龙头企业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双童公司董事长楼仲平是“鸡毛换糖”精神的原型人物之一,从做别人看不上的一根吸管赚几厘钱的生意开始,始终保持学习、思考、以变应变、不断创新,最后把双童做成驰名品牌、把吸管做成全球第一。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开启了沉浸式的参观之旅,先后参观了双童吸管博物馆、透明办公区、共创空间、节能降耗景观池、生产车间、文化长廊、屋顶生态园等,感受双童文化,体悟双童精神,全面了解其经营理念、文化制度和创新思维,领悟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破局之道。

 

小吸管里有大乾坤,在中国吸管博物馆,同学们了解吸管产业发展历史,被展厅中各种设计精美、功能多样的吸管所吸引,在吸管领域双童拥有全球三分之二的专利,让人赞叹不已。创新是市场需求发现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在吸管行业还没有标准的时候,双童主动成为行业标准的设计者,还有可降解吸管的超前布局,都体现其战略眼光。

 

参观双童独特的集体办公区,所有人都没有独立办公室,没有部门墙,都一起在开放空间中协同工作。这种开放的布局,可以打破部门壁垒,加强部门联系、提升办公效率。大家深刻感受到了其开放、平等的企业文化氛围。

 

在双童共创空间,每一间集体办公室都孕育着一个小而精的创业体。双童寻求发展“第二曲线”,创新性地推出了具有双童特色的自主创业裂变机制。截至目前,双童创业平台,已成功孵化出16家创业体和26个经营体,让员工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极大地推动了组织的持续发展。

 

双童基于长期主义和绿色经营理念,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在新建厂区建成雨水收集系统、废水处理系统、中水回用系统、余热水循环回收系统、垃圾分拣减量化系统、屋顶生态绿化系统和厂区森林生态调节系统,打造低碳节能的花园式工厂。

 

 在双童生产车间,同学们了解可降解吸管的全生产工艺流程和双童不追求高端自动化流水线的深层考量和背后的“小客户原则”。

 

  走过双童的百米文化长廊,同学们深入了解了义乌的改革开放史和双童的发展史,充分体会双童始终与时俱进,不断顺应时代变化,实现转型发展,以及追求成为一家有利于社会的好企业的使命愿景。

 

双童以“不荒废国家赋予的每一寸土地,不浪费上天馈赠的每一份资源”为价值遵循,在屋顶建造了一个空中生态园。整个生态园有5000平方米,种植了100多种花卉和200多棵果树,方便员工闲时放松休憩,体现了双童的人文关怀,同时高效利用了土地,节约了经济成本。

 

义乌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二桥分享了双童的创新变革之路和个人成长方法。在创新变革方面,他从管理组织创新、人才培养与员工关怀、破界创新、生态环保、文化与美学、行业目标、社会目标等进行了全面解读,双童追求成为一家有利于社会的好企业。透明办公室、组织扁平化、“助理文化”和“三不文化”、自主创业裂变机制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个人成长方面,他强调要培养真诚的品质、勇于表达和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开朗的特质以及持续学习成长的习惯。要在干中学,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快速成长和能力提升。此外,他鼓励大学应该在校期间,要提升综合素养,包括熟练掌握办公软件和AI的运用技巧,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提炼能力,以及强化英语相关技能,为以后进入社会成为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此次通识教育游学示范课程安排了杭州 - 义乌双线行程。课程设计内容丰富,干货满满,以浙商文化为基础,聚焦现代商业发展趋势和未来商业创新方向,从文化内涵到实践性知识,从宏观视角到地方视角,从群体特征到个体案例,从大型国际化标杆企业集团到中小企业全球行业龙头,重点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分析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与文化自信。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本课程是提升学生文化底蕴和个人成长的实用指南,激励他们传承浙商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迎接挑战,在未来学习和职场中凭借扎实能力与进取态度,快速成长为社会所需的具备综合素养的新时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