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们的暑假,不一样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5-10-03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表彰在暑期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上好社会实践这一堂“大思政课”,在躬身实践中强化责任担当、涵养道德情操、培育健全人格。9月28日,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于教工路校区二号教学楼一楼报告厅举行2025年度暑期社会实践评比大赛。学院学办主管赵咪妮、团委书记何凯、辅导员蒋海阳陈利明叶健能,实习兼职辅导员王文秀,以及优秀学生代表张雨彤参与本次活动并担任评委。



实践团队答辩


  “归巢筑梦·乡野新程”实践团以“海归人才返乡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深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经济发达型)和淳安县大墅镇(生态优先型)两类典型区域,通过文献调研、大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多元方法,系统探究海归青年返乡的动因、现状与挑战。


  团队聚焦产业导入、技术赋能与文化融合,提炼出萧山“数字链通+文化铸魂+品牌出海”三维赋能模式与大墅镇“青春回归+侨创赋能”双轨振兴模式,为政策优化提供实证支撑。实践成果获浙江在线、青年时报等省级媒体报道,汇编调研报告6万余字,并提出构建差异化协同机制、人才生态圈等改进方向,此次活动彰显了青年学子扎根乡土、助力共同富裕的担当与智慧。


  “数聚商圈·消费焕新”实践团紧扣数字经济发展与消费安全这一主题,深入杭州湖滨、大武林两大核心商圈及社区,通过“三维调研法”(商户深度访谈、消费者问卷、智慧设施暗访)系统梳理智慧商圈发展痛点,精准识别积分孤岛、设施维护滞后、网络覆盖不均等关键问题。


  团队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创新提出“商圈+商户双赋能”解决方案,推动统一积分平台搭建、物联网设施维护机制优化及适老服务升级,并依托“数字消费训练营”“反诈盲盒挑战”等场景化活动,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升全民反诈意识。实践成果获《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报道,在形成惠民成效报告与可推广的商圈数字化升级范式的同时,彰显着青年学子以专业智慧服务民生需求、赋能共同富裕的责任担当。


  “清风之旅”实践团聚焦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度调研浙江省五市廉洁文化阵地,在《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政策引领下,团队通过实地走访、案例分析及多维评估,系统梳理了阵地建设的现状与挑战。


  通过实践揭示部分阵地存在着“重形式轻内涵”的问题,如数字化技术应用表层化、内容设计与受众需求脱节。团队创新提出“统筹规划、数字赋能、青年参与、文旅融合”四维优化路径,具体包括构建省级阵地联盟、打造VR沉浸式教育场景、搭建青年创作矩阵、设计跨区域廉洁文旅线路等实操方案。成果形成专项调研报告并被《浙江日报》等媒体关注,为廉洁文化从“有形覆盖”向“有效浸润”转型提供了青年智慧与浙江样本。


  “探融新径·浙里躬行”实践团聚焦浙江省金华市金义新区产城融合这一主题,深入新区12个乡镇开展系统性调研。


  团队通过实地走访、政企访谈与问卷分析,诊断出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协同不足、公共服务配套滞后等多组核心问题,并创新性提出“规划引领-产业赋能-服务提质”三维活化建议。实践成果获青年时报、浙江日报等省级媒体10余次报道,团队开展的“融创志愿行”活动累计服务居民超3000人次,形成的“金义范本”为同类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推广的实践路径,彰显了青年学子扎根基层、服务区域发展的责任担当。



  “江海之城”实践团聚焦杭州钱塘区“江海之城”的高质量发展,通过青年视角深入剖析大学生、产业工人、老城居民三类核心人群的需求,系统诊断出区域在自然景观、产业特色、文化IP等方面的共性诉求与核心缺口。


  团队提出以'强产业→优服务→聚人才→塑生态→亮品牌'为协同路径的五大重点工程,(产业集群提质、开放能级提升、幸福江海安居、跨江人才融城、生态价值转化),并创新构建“指挥部+三把钥匙(审批、资金、考核)”的协同机制。实践成果获浙江在线等省级媒体7次报道,微博阅读量达120万,多项建议(如延长末班车、设立青年公寓、开通定制巴士等)已被钱塘区采纳并写入行动计划,充分彰显青年学子以实证研究助力产城融合与城市品牌升级的担当与智慧。


  “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夏令营”实践团立足心理学专业优势,构建以“朋辈陪伴、心理健康、作业辅导”为核心的多元支持体系,通过情绪力小课堂、心愿故事会、沙盘游戏等专业活动,为孤儿提供长期、系统的心理支持与情感陪伴。


  五年来累计组织70余名志愿者,他们同吃同住、全程互动(志愿服务超200小时),有效促进孤儿社交能力提升与社会融入。项目获得营员及监护人的高度肯定,相关事迹获杭州日报等媒体报道,形成了“心理支持+行为榜样”的长效帮扶机制,为推动社会关注孤儿群体、消除认知偏差贡献了专业力量。


  “智链青乡”实践团围绕青年返乡入乡的现实困境,深入浙江淳安县大墅镇等乡村一线,通过扎实的田野调查,系统梳理出“政策落地难、生活配套缺、价值认同弱”三大核心痛点。


  团队创新构建“政策—机制—服务”三维补位模型,提出建立青年入乡实践站点的具体方案,通过政策前置辅导、技术等级培训、共享住宿与社交服务等举措,切实降低青年返乡门槛。实践形成“校地企”三方协同机制,相关建议获地方政府采纳,成果被《青年时报》、浙江在线等多家省级媒体专题报道,为打通青年服务乡村“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效范式。


  “北斗五星上将”实践团奔赴开化长虹乡,开展为期三周的AI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实践。团队深入调研星空经济、状元文化与特色农业,挖掘七彩长虹文化内涵。


  实践期间,队员们运用AI技术设计出笔锵锵IP形象系列文创,打造融合星空、状元等元素的农产品包装,为当地文旅发展注入青春智慧。此次实践被浙江在线等媒体报道,成果获长虹乡政府高度认可。用设计传递温度,以科技赋能乡村建设。


  青承浙韵·破局新章实践团奔赴钱塘向上创业园、王氏集团等7家浙商企业,开展深度走访调研。


  团队通过访谈创一代与创二代企业家、参观企业展厅与生产一线,聚焦文化传承、数字化转型与共富实践三大维度,挖掘浙商精神的当代价值。累计形成5万余字访谈实录,摄制多期专题短视频,视频播放量破万。实践成果获多家媒体报道,生动展现了青年学子传承浙商精神、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责任担当。薪火相传,破局创新,我们一直在路上!


优秀学生代表分享


  践于行、比于技、评于优、创于新。在实践团结束汇报后,张雨彤学姐为新生们带来了有关学习与个人发展的深刻理解。作为浙江工商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的硕士生,她并未将学习局限于课堂,而是主动走入真实世界——无论是在互联网企业的实践中检验理论,还是在志愿服务中传递温暖,她都致力于将学术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她的经历生动地证明:真正的成长在于“知行合一”的融合。这启示我们,不应将学习、科研与社会实践视为彼此孤立的环节,而应主动寻求它们之间的连接点,在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构建起自己不可替代的综合素养。最终,用专业能力回应社会的真实需求,这不仅是个人价值实现的最优路径,更是当代青年富有成效的贡献方式。


竞赛宣讲


  为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创新创业精神,营造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的浓厚氛围,助力大家提升学术研究与创新创业能力,学生会学术部特面向2025级同学组织开展了学科竞赛专题宣讲活动。


  宣讲过程中,成员们系统梳理了各类竞赛项目,清晰阐述了参赛的意义与价值,并详细介绍了参赛途径与备赛方法。他们指出,学科竞赛不仅是展示个人才华、锤炼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更是实现知识转化、技能提升与自我突破的实践舞台,鼓励同学们踊跃参与,在挑战中成长,在创新中闪光。


老师点评


  学办主管赵咪妮对各实践队伍的表现进行了详细点评,对同学们在不同实践领域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她强调,开展社会实践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为青年学子走出校园,深入基层,丈量祖国大地提供了宝贵机会。她希望各实践团队能继续保持这份热忱与坚毅,将专业知识与实践需求紧密结合,切实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她鼓励同学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努力成为兼具扎实学识、开阔视野与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


评比结果


一等奖:

“探融新径·浙里躬行”实践团


二等奖:

“智链青乡”实践团

“数聚商圈·消费焕新”实践团


三等奖:

“江海之城”社会实践团

“归巢筑梦·乡野新程”实践团

“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夏令营”实践团


优秀奖:

“清风之旅”实践团

“北斗五星上将”实践团

“青承浙韵·破局新章”实践团


  知行合一,方能致远。管院青年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真本领,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用智慧助力基层治理,在广袤天地间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文/吴雨轩 钱欣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