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王元地教授莅临我院分享高水平研究经验

发布时间:2025-10-31浏览次数:31

  2025年10月30日,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在教工路校区1号教学楼202会议室成功举办了“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动员暨专家辅导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元地作为主讲嘉宾,受邀作题为《国家自科项目申报与高水平研究的经验体会》的专题报告。学院汪淋淋老师分享国自科青年项目申报,校科技部周益老师分享国自科和省科技类项目申报和结题注意事项。陈衍泰副校长、古家军书记、王节祥副院长和学院老师、博士研究生等参加会议。




  陈衍泰副校长和古家军书记做动员讲话。陈衍泰校长首先感谢王元地教授莅临指导,指出王教授做的都是高水平研究,值得全体师生认真学习,同时希望王教授多关心和指导我校项目申报。陈校长提醒学院教师,要秉持“蜗牛”精神、每天进步一点点。尽管基金申请的竞争日益激烈,但只要不断积累、持续申报,一定能够取得突破!古家军书记分享了自身参与项目评审的经验和体会,提醒学院老师关注国社科、国自科最新的政策变化导向,合理选择赛道,应报尽报,以创造出更好成绩。


  随后讲座中,王元地教授从“研究的本质”出发,系统提出了“找问题、找答案、找买家” 的“三找”框架,阐释高水平研究的核心逻辑与实践路径。他指出,真正的研究始于“真实世界中有压力、冲突与代价的痛点”,并强调“没有痛点,就不是研究问题”。基于“三找”框架,王教授提出了判断研究是否“高水平”的三个标准:是否找到了真实而尖锐的问题?是否给出了可检验的答案?是否把答案交到了必须用它的人手里? 他进一步指出,与高水平学者合作、瞄准高级别期刊发表、撰写高级别资政报告是提升研究影响力的三个“放大器”。在谈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时,王元地教授指出“评审不是玄学”,并从评审专家视角揭示了项目脱颖而出的关键:申请人不仅课题要“行”,更要让他人“放心选你”。他鼓励青年教师“做科研老实人”, 不要“拉大旗、夸海口”,而是要勇于交流、聚焦真问题、规避学术“硬伤”,从而切实提高申报成功率。


  王元地教授的精彩主旨报告后,学院汪淋淋老师基于自身成功申报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经验,真诚地向大家分享了她在选题凝练、研究设计以及申请书撰写过程中的具体思考和体会,特别是基金查询网站、作图工具等方面的详细推荐,为青年教师群体提供了更贴近实际的写作指导。最后,浙江工商大学科技部的周益老师详细介绍了科技类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在申报与结项过程中的相关政策、流程与注意事项,为老师们厘清了项目管理中的一些关键环节。三位老师报告后,大家均开展了充分的问题交流。


  本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动员暨专家辅导会,不仅是一场申报技巧的培训,更是一次对科研理念的启迪,后续学院将根据校科技部相关工作部署,持续推出服务举措,助力学院老师们高质量完成项目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