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8日,由浙江工商大学社会科学部、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科技政策、科研管理与数智创新生态协同发展论坛”顺利召开,会议由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中国智能管理研究院、数字创新与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中心协办,《科研管理》编辑部莅临指导。本次论坛紧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精神,回应国家战略需求和时代之问,为师生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

会议伊始,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党委书记古家军和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黄红华分别致欢迎辞。古家军书记指出,本次论坛虽规模不大但主题鲜明,充分体现了学术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他介绍了工商管理学科悠久的发展历史、完整的本硕博培养体系,以及在王永贵、陈衍泰等领军学者的带领下,在2025年全国软科排名中进入了前3%的优异成绩,并对《科研管理》期刊的支持和师生的共同茶语表示感谢。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黄红华则介绍了公管学院“老中青搭配合理、注重一线实践”的学科特色,以及形成的“顶天立地做学问”的学术志向,期待学者们能够与《科研管理》编辑部碰撞出更多火花。会议上半场由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王节祥副院长主持,下半场由公共管理学院黄红华副院长主持。
在论坛核心环节,《科研管理》编辑部主任薛俊波、原主编连燕华和线上参会的原编辑部主任王萍先后作专题分享。薛俊波主任围绕期刊定位、选题方向及论文撰写规范展开讲解,强调期刊希望从研究思路交流、选题策划等阶段前置介入,助力科研成果提升。重点分析了创新、数字化、绿色发展等热点选题方向,提醒作者注重标题摘要提炼、研究方法科学性、结论启示实用性,同时对AI使用规范、数据备份等问题提出明确要求。王萍主任从投稿实操层面,详细解读了匿名投稿、格式规范、标题层级、分类号选取等注意事项,指出视角独特、逆向思维、立体联想是提升文章创新性的关键,介绍了期刊特色专栏,并列出建议考虑的研究选题方向。连燕华主编则提出学术研究要树立“学术生态定位”意识,注重积累国情实感,强化批判性思维,兼顾学术研究与智库研究,既要“向后看”总结历史经验,又要“向前看”把握未来趋势,增强学术敏感性。
在学术汇报环节,浙江工商大学相关学者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公共管理学院的刘兰剑教授介绍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面向国家科技安全的竞争前关键技术特征识别与防御机制研究》的进展,提出“竞争前技术”新概念及弱信号识别方法,并分享了地方政府基础研究投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教科一体化等方面的研究发现。管理工程与电子商务学院教授、教务处处长伍蓓教授结合浙江特色,汇报了《创新生态视角下科技领军企业主导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多案例研究》,以宇树科技等多家“六小龙”企业为案例,探讨了“两新融合”的机制与实践路径。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教授、社会科学部部长王晓蓬教授团队的李玉文老师介绍了正在做的课题《绿色金融何以驱动绿色生产力:绿色创新视角》,讲述了如何将金融资源有效导向绿色发展、并转化为可持续生产力,是加快绿色生产力培育培育的路径
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企业管理系青年教师张树满汇报了《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对中国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来自“实体清单”的经验证据》,认为美国对华出口管制,通过削弱防御基础、降低反应速度、削弱恢复能力三方面影响中国供应链韧性。营销管理系青年教师汪淋淋汇报了《数据资产对企业创新广度和创新深度的影响研究——基于知识基础观》,围绕企业自用型和交易型数据资产分类,结合2015-2022年上市公司的样本,从企业、产业、区域层面探究其对创新广度和深度的差异化影响。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青年教师卢志鹏汇报了《新型研发机构赋能区域创新的运行机制研究——基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的案例探析》,基于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的案例想法,探究该新型研发机构通过产业集群生态构建、成果转化机制优化等运行机制赋能区域创新的相关内容。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国际商务系青年教授车珍汇报了《从资源优势到协调困境:人工智能应用与企业突破性创新》,探究AI应用在资源优势和协调困境间的动态平衡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及内在机制,还考察了跨国多元化扩张战略、创新生态位特征等调节作用,通过上市公司数据实证验证相关假设并提出政策建议。
随后,《科研管理》编辑部主任薛俊波、原主编连燕华和编委刘兰剑与现场师生围绕选题价值、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论和启示撰写等问题展开交流,提出针对性指导建议。在开放式讨论环节,齐羽老师、王真老师和硕博研究生就相关问题,与编辑部老师开展了深入讨论。本次论坛为我校师生与学术期刊搭建了高效沟通桥梁,不仅明确了高质量期刊的选题导向和撰写规范,也为推动科技政策、科研管理和数智创新生态领域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